
长吻鮠、长春鳊、长江鲟……一系列长江珍稀鱼类的标本首次亮相重庆某海洋公园。10月28日,以“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25年重庆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n
2025年重庆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在重庆某海洋公园正式启动。
\n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尧泰汉海)海洋公园具体承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管理处等单位支持协办。
\n据介绍,自2021年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渔以来,重庆各级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严厉打击水生野生动物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n
现场水生鱼类标本展示。
\n5年来,重庆鱼类种类较禁捕前增加67种、非法捕捞案件数量较禁捕前下降32%……长江“十年禁渔”,重庆取得阶段性成效。
\n长江被誉为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其中长江上游就有260多种鱼类。比如说,长江鲟、江豚等等。西南大学教授姚维志现场以《长江水域的鱼摆摆》为主题对鱼类资源保护进行科普互动。
\n姚维志表示,珍稀鱼类中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这些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长江十年禁渔之前偶尔会被发现,且数量很少。如今,长江边很多地方包括重庆段,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例如,长江鲟一年可以发现几十条。
\n
西南大学教授姚维志开展科普讲座。
\n他认为,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仍处低位。“拆家”、采石等依然“威胁”着长江水域生态修复。外来物种种类的增加,也存在一定入侵风险。长江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华鲟已多年停止自然繁殖,长江里的白鲟已经灭绝。
\n2025年重庆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期间,重庆某海洋公园还将联手社会各界力量,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带进校区、渔区、社区、景区等,围绕“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n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摄影 邹飞
炒股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