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讲一个暴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它存在规则,就必然存在BUG。
而所谓的牛人,就是把BUG玩成了规则本身。
这个道理,在三十年前的红白机上,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天我们聊一个老古董,FC上的《第四次机器人大战》。
这游戏,在那个信息基本靠吼、攻略基本靠抄的年代,就是无数少年儿童的精神大保健。
其中第25关,我方进攻一个星球地面基地,堪称整部游戏里最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
魔幻在哪?
在于它用一种极其粗暴的方式,给所有玩家上了一堂关于“降维打击”的启蒙课。
这一关,我方兵强马壮,派出了12个作战单位,浩浩荡荡。
核心是三大主将机器人,“喀”、“杜”、“茨”。
“杜”,60点体力,45点攻击,手持远程小型激光炮,等级25级拉满,属于队伍里的老法师、技术权威,德高望重。
“喀”,68点体力,40点攻击,武器是飞弹,同样25级满级,属于队伍里的重装战士、肉盾担当,坚实可靠。
你看这配置,像不像一个成熟公司里的核心团队?
有技术大拿,有业务骨干,履历光鲜,经验丰富,堪称业界顶流。
然后,你再看我们的对手。总共15个单位,全是臭鱼烂虾。
守家的Boss叫“利”,一个10级的菜鸟,体力42,攻击35,数据全面拉胯。
剩下的小弟,什么“早”、“蓝”、“巴”,连被记住名字的资格都没有。
这仗怎么看?
实力悬殊,平推就完事儿了。
简直就是大公司下场并购创业团队,派两个总监带队,分分钟教对面做人。
我方大部队甚至还有友军助战,简直是把“包赢”两个字刻在了脸上。
然而,现实马上给了这群“业界顶流”一记响亮的耳光。
问题出在哪?出在地形上。
这一关,是该死的山地。
在山地里,所有地面单位,不管你是25级的总监“杜”和“喀”,还是刚入职的实习生“狄”和“傣”,移动力统统变成1-2格。
一回合,就挪那么一两步。
我跟你讲,这画面真的太有喜感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群西装革履的精英,号称要去踏平对手,结果被堵在了早高峰的五环上。
每个人都开着法拉利,但只能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蠕动。
技术大拿“杜”的激光炮射程再远,够不着也是白搭。
业务骨干“喀”的飞弹再猛,看不见敌人也是枉然。
他们所有的经验、等级、装备,在“堵车”这个简单粗暴的规则面前,瞬间归零。
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他们太习惯在平地上走路了,以至于忘了,打仗的目的不是走路,是杀人。
当所有人都堵在路上,怀疑人生,互相按喇叭的时候,真正的“破局者”登场了。
主将机器人,“茨”。
我们看看“茨”的面板:体力75,攻击55,等级15。
你看,有意思的地方来了。
论资历,它不如25级的“杜”和“喀”,只是个15级的“项目经理”。
但论基础素质,它的体力(血条)和攻击力(KPI能力)却是三人中最高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它代表了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公司未来的希望,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茨”有一个其他所有大哥都没有的技能——“变形”。
在游戏里,“变形”意味着可以从人形变成飞行形态。
在这一关,“变形”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无视交通堵塞。
意味着你堵在五环,我开直升机。
意味着你在排队等电梯,我直接从窗户飞上顶楼。
意味着所有人都得遵守的“山地减速”规则,对它无效。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当“杜”和“喀”两位老领导,还在一步一步地登山,气喘吁吁地计算着下个回合能走到哪的时候,“茨”直接选择了“变形”。
游戏里虽然没有酷炫的动画,但你完全可以脑补出那个画面——金属羽翼展开,引擎轰鸣,在一众“地面爬行者”惊愕的目光中,一飞冲天。
然后,一个回合,两次移动,移动距离还比地面单位远。
第一个回合结束,“茨”已经飞到了地图中线,把所有队友,包括那两位25级的大哥,远远甩在了身后。
它一个人,就是一个箭头。
它一个人,就冲垮了敌人的整条心理防线。
这就是降维打击。
我根本不跟你玩在一个维度里。
你在研究怎么在规则里走得更快,我直接掀桌子,换一条规则赛道。
你可能会担心,“茨”孤军深入,会不会被围殴致死?
多虑了。
这种担心,就像担心一个开着满配F22的飞行员,会不会被一群拿着弹弓的小朋友打下来一样。
“茨”15级的等级,55点的攻击力,75点的体力,打对面那群10级不到、攻击力30出头的杂兵,完全是屠杀。
甚至都不需要用远程武器,一刀一个小朋友,还能顺便练级。
(插一句,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拿着标准答案的学霸,空降到一个新手村,所有的怪物在他眼里,都只是行走的经验包。
)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暴力美学。
“茨”先是在外围清场,把那些叫“早”、“蓝”、“巴”的小兵挨个点名,基本无伤。
敌方甚至都摸不到它。
然后,它长驱直入,直接飞到敌方基地门口,跟那个10级的守家主将“利”单挑。
这已经不是战斗了,这是处刑。
“利”的那点可怜的攻击力,打在“茨”身上,跟刮痧没什么区别。
而“茨”一刀下去,“利”的血条就肉眼可见地消失。
战斗结束,“茨”可能还顺便升到了16级。
而此时此刻,我们的那两位25级满级大佬,“杜”和“喀”,可能……可能才刚刚爬到半山腰。
他们甚至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他们只能远远地望着“茨”的背影,听到经验值到账的提示音,然后默默地思考一个哲学问题:
我这一身的武艺,到底有什么用?
《第四次机器人大战》的这一关,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法则:
很多时候,决定你成败的,不是你的经验有多丰富,等级有多高,装备有多好。
而是你有没有那个“变形”的能力。
这个“变形”,可以是你掌握的一项颠覆性技术,可以是你拥有的一个别人没有的信息渠道,可以是你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甚至可以是你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当所有人都被困在“山地”里,为1-2格的移动力而内卷、焦虑、互相倾轧时,那个能够“变形”飞起来的人,就已经赢了。
他赢得不是一场战斗,他赢得是整个维度。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所以,别再吹嘘自己有多努力,爬山爬得有多快了。
有时候,你需要停下来想一想:
我是不是,可以飞?
炒股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